6月28日,市場監管總局與國家衛健委聯合公告,將那非類、拉非類物質新增至《食品中可能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錄》。非食用物質名錄又添“新成員”。
隨著法規標準不斷更新完善,相關檢測方法也同步優化升級。為幫助食品從業者規范經營,同時讓消費者更清楚了解食品安全知識,小編整理了《食品中可能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錄》及部分相關的檢測方法。
食品中可能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錄
2008-2011年衛生部門發布過六批《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》,小編一并匯總于此。需要說明的是:部分法規和檢測標準已有修訂或更新,本文內容僅供參考,具體執行請以最新官方文件為準。建議收藏,以備不時之需。
這份名錄的出臺,為食品安全筑起了一道科學防線:精準鎖定這些隱形威脅,讓監管有據可依,也讓消費者知情避雷。
消費者防護指南
?警惕異常:顏色過分鮮艷的鹵味、保質期過長的散裝食品、氣味刺鼻的加工食品
?選擇渠道:優先選購大型商超、連鎖品牌等正規渠道商品?維權途徑:發現可疑食品立即撥打12315舉報熱線